安息的聖杯

[康語騫 Harmony Kang]泰瑞莎 謝羅德-雪克的一生都奉獻在克律尼的音樂復興上。克律尼是法國南部一間中世紀修道院,數百年來一直用音樂治療病患跟陪伴臨終病人。泰瑞莎的第一個病人是一個很難纏的80多歲老人,住在一所專門收容蘇俄移民的老人照護機構。泰瑞莎說:「他真是一個老怪物,喜歡胡鬧又有惡習,收容機構的職員和其他病人都不喜歡他。」老人長年與氣腫病魔對抗,泰瑞莎遇見他時,他已經快走到生命的終點,看起來很痛苦、輾轉反側、害怕、喘不過氣來,已經到了藥物或手術無法回天的地步。房間裡充滿絕望和不幸的氣氛。泰瑞莎爬上老人的床,用身體支撐著老人的身體,就像助產士的姿勢。他敘述當時自己的坐姿,如何讓他的頭跟心臟與老人貼近,支撐著他衰弱的身軀。當時他也不確定怎麼做比較好,便扶著他靜禱,然後貼著他的左耳,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唱著葛利果聖歌。「他躺在我的臂彎裡,呼吸漸漸變得平靜多了,我們像搭檔一樣,極有默契的一起呼吸,」他說,彷彿身為一個人,這一生他從未被撫慰過,而此刻他卻接受了音樂聲的膏抹。」聖歌似乎撫平了他的恐懼。泰瑞莎認為:「這些聖歌是愛的語言,數百年來不知有幾千人吟唱過,他們的力量如此之大,彷彿室內不只我們兩人而已。」不久後這個人安詳的死去;當他的掙扎結束後,房裡有一種莊嚴的肅寂。「這神聖的空盪是什麼?」泰瑞莎自問。這寂靜的空間,並未令他害怕或悲傷,反而是知覺到垂死的人在身體壞空的過程,靈魂發散出來的存在。 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後來泰瑞莎成立了「安息聖杯計劃」,一個用音樂跟藥物來減輕病人痛苦的安寧照顧計劃,這個計劃目前屬於蒙大拿州密索拉的聖派翠克醫院。泰瑞莎稱他的工作是音樂死亡學,如今已經成了密索拉安護中心臨終照顧的基本項目。當地的醫院、收容所、老人之家都聽得到音樂,泰瑞莎的夢想終於成真。他若有所思的說:「在其他醫院裡,你能找到20到30架豎琴跟優秀的聖歌合唱團嗎?」 研習這項計劃的學生在兩年學習課程中照顧的瀕死病人,可能比一般醫生10年的臨床經驗所見的還多。工作人員分成兩組,演奏豎琴、唱歌和吟唱聖歌,讓病人從頭到腳,全身都浸在樂聲組成的網裡。除了安慰臨終病人,他們的音樂還用來掩蓋令人不舒服的聲音。泰瑞莎觀察到,對那些昏睡跟垂死的病人而言,身邊的呼吸跟心跳追蹤器、維生系統的機器所發出的各種噪音是干擾病人生命最後階段的來源。他的音樂可以減低這樣的緊張氣氛。 這計劃的工作人員,爲各種疾病包括癌症、心臟病、呼吸方面的病和愛滋病相關的症狀等,提供音樂上的撫慰。豎琴跟歌聲的結合,可以幫助病人拾回自尊、親密感,並且面對立即的死亡,對病人跟家人一樣有安撫的功效。#参考康語騫回家專輯-月療1980年末期還沒有任何支援團體系統,可以幫助孤獨的臨終病人。泰瑞莎回憶,曾經有1名愛滋病的年輕男子,打了一通匿名電話,在他的答錄機留下地址,讓他循地址開車前往時,漸漸地害怕起來,因為那一區十分嚇人。他心裡明白回應這種電話的危險性,但是他說:「這一刻可以見出真理。當時我的腦海中出現基督教神學家波依夏斯被處死、薩爾瓦多戰爭、納粹集中營中的慘狀,因為我本身是修女、中產階級的理想主義者和膽小鬼的結合。」結果發現打電話的那名男子名叫提姆,是城內一所大學的學生,他的醫療保險涵蓋項目已經用完了。他住在一間破公寓裡,沒有窗戶、也沒有通風設備。一個人孤孤單單,無親無伴,無意間撥了他的電話。泰瑞莎認為提姆幾乎沒有跟人接觸,又缺乏母愛,所以他決定不唱聖歌,改唱搖籃曲給他聽。十天之後,他聽說他換了一個地方。在一個滿月的夜晚,泰瑞莎陪他走到生命中的最後階段,為他彈奏豎琴,唱愛爾蘭跟羅馬尼亞的搖籃曲。當時提姆無處可去,躺在ㄧ家私人收容所的裝卸貨場,四週是裝卸用堆高機的機械聲、引擎聲,卡車司機的笑罵聲 ,他們嘲笑他和酷兒(同性戀者)在一起。 「我不知道後來他葬在哪裡,也不知道是否有人替他收屍。」他回憶說,「我只知道一件事,他長期渴望的解脫,終於融入寂靜幸福的銀色月夜。」近年來,像這樣沒有人陪伴、孤獨的死去的例子已經少見。由於「安息聖杯計劃」的成員已經成長到1200多位,他們陪著遭受各種不幸的病人,度過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過去這三年,已經有50名受訓的學生畢業,並取得合格的證書。現在泰瑞莎的組織成員已經遍布整個美國,可以讓像提姆這樣遭遇的人在愛中死去。 摘自莫札特效應 Don Campbell著 先覺出版 参考康語騫回家專輯 月療 https://youtu.be/5qt_D3tCMMY 回家專輯全專輯 https://lnk.to/KH-1012 康語騫官方網站👉🏻請點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弘一法師渡了無數人的話

中斷了的愛的解決方法

回到自己的中心 Return to your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