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腦損傷的音樂療法 (ABI)
[康語騫Harmony Kang]
什麼是後天性腦損傷的音樂療法
“後天腦損傷 (ABI) 是因事故或疾病造成的腦損傷......不太可能進一步退化”(Magee, W.L. 等人,2017 年,第 2 頁)。患有 ABI 的人包括那些經歷過中風、頭部外傷、腦部感染或缺氧的人。 ABI 的治療通常涉及神經系統康復計劃,以解決因大腦區域受損而導致的運動、認知、交流、感覺和情緒功能障礙。音樂干預顯示出對患者康復結果的有希望的改善,並且在有資質的音樂治療師的協助下,這些效果可以得到增強。
音樂治療師在應用音樂以促進非音樂行為的參與方面受過獨特的培訓(Tamplin & Baker,2006)。例如,移動、說話和表達情感。音樂治療師作為跨學科團隊的一部分工作,旨在設計旨在促進經驗驅動的神經可塑性和社會心理健康的治療方法。這是通過有意識地並且通常是現場音樂的傳遞來實現的。由於音樂處理中涉及廣泛的神經網絡,臨床醫生實時調整音樂元素(即節奏、旋律、動態)以最大化收益(Stegemöller,2014;Thaut & Hoemberg,2014)。例如,聽覺運動通路、獎勵、喚醒、影響調節和感覺處理網絡。使用音樂治療 ABI 的理論原理源於神經科學和音樂療法的最大證據
ABI 與中風有關。
常見干預措施
♦ 基於節奏的干預:有節奏的聽覺刺激或提示,以及有節奏的語音提示
♦ 歌唱或聲樂干預:歌唱干預、旋律語調療法 (MIT) 或改良的 MIT、聲調療法、有節奏的語音提示、治療性歌唱、基於音樂的語音和語言任務以及治療性合唱
♦ 歌曲創作:患者創作由治療師支持的歌詞和/或音樂
♦ 演奏樂器:治療性器樂表演、即興創作、認知訓練
♦ 聽患者喜歡的音樂,使用歌曲選擇或歌詞討論
音樂療法的好處
已證明對 ABI 患者進行音樂干預可以改善:
負面情緒狀態和生活質量
認知恢復
身體表現,包括行走、上肢功能和說話
溝通成果,包括聲音、言語
後天腦損傷的音樂治療 (ABI)
目標
支持認知功能(Särkämö 等人,2008 年;Siponkoski 等人,2020 年)
♦ 減少混亂
♦ 增強執行功能(計劃和執行任務?)
♦ 改善言語記憶
♦ 增加注意力
改善運動功能(Magee, W.L. et al., 2017; Nascimento et al., 2015; Yoo et al., 2016)
♦ 改善精細運動靈活性和粗大運動功能(例如步態、上肢)
♦ 改善速度、步幅和踏頻的步態參數
♦ 改善動作的時機和範圍
改善溝通(Hurkmans et al., 2012; Magee, W.L. et al., 2017)
♦ 提高表達語言(例如,失語症的命名和重複)
♦ 改善語音功能(例如質量和音量)
改善情緒健康(Magee, W.L. et al., 2017; Särkämö et al., 2008)
♦ 減少抑鬱
♦ 改善情緒
♦ 提高生活質量
禁忌症
♦ 一些患有 ABI 的人可能已經獲得了一種稱為“amusia”的聽覺處理障礙,患者無法識別以前有意義的音樂,或者可能將其體驗為令人不快的“噪音”
♦ ABI 後常見的疲勞可能會限制一個人的容忍度或從事主動任務的能力
後天腦損傷的音樂治療 (ABI)
參考
Hurkmans, J.、De Bruijn, M.、Boonstra, A. M.、Jonkers, R.、Bastiaanse, R.、Arendzen, H. 和 Reinders-Messelink, H. A. (2012)。音樂治療神經語言和言語障礙:系統評價。失語學,26(1),1-19。
Koelsch, S. 和 Siebel, W. A. (2005)。邁向音樂感知的神經基礎。認知科學趨勢,9(12), 578-584. https://doi.org/10.1016/j.tics.2005.10.001
Magee, W.L.、Clark, I.、Tamplin, J. 和 Bradt, J. (2017)。獲得性腦損傷的音樂干預。Cochrane 數據庫系統評價,(1),1-130。 doi:10.1002/14651858.CD006787.pub3
Nascimento, L. R., de Oliveira, C. Q., Ada, L., Michaelsen, S. M. 和 Teixeira-Salmela, L. F. (2015)。帶節奏提示的步行訓練比單獨的步行訓練更能提高中風後的步行速度和步幅:系統評價。物理治療雜誌,61(1),10-15。
Särkämö, T., Tervaniemi, M., Laitinen, S., Forsblom, A., Soinila, S., Mikkonen, M., ... & Peretz, I. (2008)。聽音樂可增強大腦中動脈中風後的認知恢復和情緒。大腦,131(3),866-876。 doi:10.1093/大腦/awn013
Siponkoski, S. T., Martínez-Molina, N., Kuusela, L., Laitinen, S., Holma, M., Ahlfors, M., ... & Rodriguez-Fornells, A. (2020)。音樂療法可增強創傷性腦損傷後的執行功能和前額葉結構神經可塑性:來自隨機對照試驗的證據。神經創傷雜誌,37(4),618-634。
Stegemöller, E. L. (2014)。探索音樂療法的神經可塑性模型。音樂治療雜誌,51(3),211-227。 https://doi.org/10.1093/jmt/thu023
Tamplin, J. 和 Baker, F. (2006)。神經康復中的音樂治療方法:臨床醫生手冊。傑西卡金斯利出版社。
Thaut, M. 和 Hoemberg, V. (Eds.)。 (2014)。神經音樂治療手冊。牛津大學出版社(英國)。
Yoo, G. E. 和 Kim, S. J. (2016)。中風患者運動康復中的節奏聽覺提示:系統評價和
薈萃分析。音樂治療雜誌,53(2),149-177。什麼是 AMTA?
摘自美國音樂治療協會 (AMTA) www.musictherapy.org
© 2021 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 Inc. 編譯:Rushing, J.;馬吉,W.L.
参考 康語騫安慰之聲專輯 II
流轉安和https://youtu.be/CAn1jp3ptTc
安慰之聲專輯 II
https://lnk.to/muziu-0390
留言